新華社武漢2月26日電 題:脫貧戶宋發翠:想入黨幫助更多的人
新華社記者譚元斌
大地回春,位于三峽庫區的湖北省巴東縣東瀼口鎮,李花、油菜花正漸次開放。前幾日天氣晴好,東瀼口鎮宋家梁子村脫貧戶宋發翠已忙著在柑橘園里剪枝、清園,搶抓柑橘春管。
2020年,盡管受疫情影響較大,宋發翠一家的收入仍然達到了5萬多元。今年,在往年種養規模基礎上,她新栽了300棵柑橘樹、增養了6頭豬。“脫貧了,更要加油干,努力向黨員看齊!”宋發翠說。
眼前這個目光堅毅、臉上時時掛著笑容的46歲婦女,在經歷了諸多磨難后,依舊活出了自信和精彩。
過去的宋發翠,可不是這樣。女兒因意外早逝,愛人患腦卒中生活無法自理,小兒子出生不久便被診斷為先天性自閉癥,唯一的住房又在地震中被毀……接連不斷的沉重打擊,一次次碾過心理承受能力的極限,讓她幾欲崩潰。
她拼命勞作,一家人的吃穿勉強過得去。但愛人和小兒子的病、歲月留下的傷痛,壓得她喘不過氣來。她不愛與人交往,夫妻倆三天兩頭就吵架。他們成了人盡皆知的“吵架夫妻”。
直到宋發翠當上光伏電站管護員,情況才慢慢改變。
2017年3月,國家電網公司捐建的宋家梁子村光伏扶貧電站建成投運。考慮到宋發翠家的特殊情況和宋發翠本人認真負責的性格特點,村里推薦她成為光伏電站管護員。這份工作每年有3000元固定工資,這對于宋發翠一家來說,無疑是雪中送炭。最重要的是,管著全村矚目的光伏電站,宋發翠感到自豪,她的“心燈”被點亮了,人變得樂觀、開朗。
在巴東縣光伏電站管護員工作群里,宋發翠“不懂就問”,是大家眼中的“活躍分子”。她格外珍惜這個崗位。“我們要感恩,自己必須吃得苦、耐得勞,不能做‘扶不上墻的爛泥’。”她在日記中寫道。
經過長期的藥物治療,加上家庭環境的改善,小兒子的病情逐漸好轉,學會了主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。愛人的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也有了改觀。少了怨氣和負面情緒,歡聲笑語重新回到這個苦難的家庭。
夫妻倆把自家所有的土地都利用起來,種了8畝柑橘、4畝小水果和一些油菜,還養豬、養雞。幾年下來,不僅還完了欠款,還存上了一些錢。2019年,宋發翠一家脫貧了。
去年,宋發翠為抗擊疫情捐款200元。村里發展柑橘產業需要解決灌溉用水問題,她主動把自家位于公路邊的4分熟地讓出來實施產業灌溉水池項目。看到村里的幾位老人柑橘賣不出去,她想方設法幫忙找銷路。
有村民感嘆宋發翠的變化,宋發翠說:“這都是向黨員們學的。人活著,就要像太陽一樣,散發光和熱。”
去年9月,宋發翠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。“我想成為一名黨員,像幫助我的黨員們一樣,去幫助更多的人。”她說。